元宵节与其他节日相比,更突出普天同庆的主题。作为春节的最后高潮,元宵节强调全民参与,展现的是一幅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”的热闹景象。除了猜灯谜、舞狮子等各种庆?;疃?,民间还有一项活动,那就是走百病。
以前,农村有烤百灵火习俗,正月十六晚上人们在火堆前烤一烤,有的跳过去,念念有词,祛百病。“小时候在农村,每年正月十五晚上跟着大人到野地里走百病。后来到了城市,我们姐妹几个也会约着一起走百病?!笔忻窳跖克担甙俨〉穆废咄ǔJ怯星阶咔?、见桥必过,有的还要走到寺观,烧香、触摸大门上的门钉,人们认为能达到驱病除灾的目的。
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。走百病是明清以来的传统习俗,根据地域不同叫法不同,又称为烤百病、散百病、游百病、遛百病,是一种消灾祈福的活动,有的在正月十五进行,有的在正月十六进行,参与者多是妇女。清康熙《大兴县志》载:“元宵前后,赏灯夜饮,金吾梦池。民间击太平鼓,走百索,妇女结伴游行过津桥,曰:‘走百病’。”
据记载,走百病习俗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“耗磨日”。光绪《东光县志》卷二指出:“正月十六日,古谓之耗磨日……此乃走百病之缘起。”大约在唐代,走百病习俗逐渐与祛病逐疫、元宵节俗相融合。明清以来,走百病成为元宵节的一项风俗。元宵节夜晚妇女们结伴而行,或走墙边,或过桥,或走郊外,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。正月十五,妇女们通?;岚押⒆咏桓煞?,由丈夫带着孩子去闹市玩耍,她们则外出行走,约定好一人持香前导,一行完成“走墙”“过桥”“摸钉”等程序。